查看原文
其他

朱学勤:原因的原因的原因,就不是原因

点击蓝字关注 滟滟书屋 2022-08-23


原因的原因的原因,就不是原因

——谈谈文化决定论

文:朱学勤


作者简介:朱学勤,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。复旦大学史学博士、哈佛大学访问学者,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,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。主要研究领域:社会思想史,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。编著有:《道德理想国的覆灭》、《书斋里的革命》、《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》、《被批评与被遗忘的》等。


辞旧迎新之际,我想表达这样一个愿望:新的一年里,能否让我们多谈点问题,少谈点文化?

酒杯里面有文化,筷子头上有文化,直至厕所不干净,也有厕所文化,所有的弊病都可以归咎于文化。文化至上,文化决定一切,文化是个筐,什么都能往里装。文化决定论发展到这一境地,已经到了令人同情的地步。

所谓同情,实在是因为话语空间狭窄,除了文化以外,再也没有多少深刻一点的话题可以谈论。一开始作为一种语言策略,始作俑者可能心里还明白,谁知跟进者日众,众人齐声呐喊,就变成假戏真唱,将具体体制的具体病症,统统指向一种既深刻又总体概括的“文化根源”,非改造文化不能奏效。

文化既然被说成无所不在,无所不能,张嘴就能呼吸,那就是第二大气层了。大气层怎么能改造呢?文化批判自我放大,慷慨激昂,只不过发动了一种空气与另一种空气的战争。清风逐流云,比唐吉诃德都不如,唐吉诃德前面还有一辆具体的风车。

实在没有话题可说,那就不如沉默,沉默总比自欺强。文化批判走到今天,还有什么批判锋芒可言?一场荆轲刺孔子的闹剧,拖拖拉拉十几年,早该收场了。

从逻辑上说,文化决定论的判断由前后两项组成:前项是将文化夸大到网罗一切的程度;后项则夸口能改造这一因素。这样的前后两项恰好自我矛盾。

从前项看后项,既然能决定一切,那么这被决定了的一切就包含那个改造者,改造者本身处于被决定状态,如何改造决定者?从后项看前项,既然能改造,那么被改造者就不是决定一切者,至少有一个空缺,它不能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“决定一切”。

换句话说,文化决定论如果把自己的逻辑前项贯彻到底,那就只能推出一个宿命论,放弃改造文化的宏愿;如果偏爱自己的逻辑后项,那就可能推出一个唯意志论,至少要放弃逻辑前项,再不说文化能决定一切的大话。


事实上,以往出现过的唯物决定论,也存在这样一种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内在矛盾,只不过是用反映论再加能动论的诡辩,掩盖了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任意转换。

可以这样说,只要是决定论,无论它是以什么来决定,都可以在宿命论与唯意志论之间任意转换,却不顾其间的自我矛盾。

文化决定论是唯物决定论的变种,都属于历史决定论这一大家族。用文化决定论来代替唯物决定论,只是在历史决定论的家族内部兜了一个圈子。历史决定论在我们这里并不贫困,它经常从门口抛出,变个脸,又从窗口绕了进来。

从常识上说,文化批判越深刻,也越违背常理。追究一事物的原因,如果不适可而止,那就会开启此事物原因的稀释过程。原因挖得越深,距离该事物就越远,与其他事物之原因的联系就越近,特定事物的原因分子随深入程度而稀释,直至稀释为零。

当你好不容易摸到“原因链的终结一环”时,特定事物的原因分子可能已经稀释殆尽,你手里的那一节“最终原因”可能已经越过临界点,正在将你导入另一事物的原因域。

这种病态的深刻癖,是生活在观念世界里的知识分子经常容易犯的毛病。

有一个比喻,说街上有一酗酒肇事的司机,被一个深刻的警察抓住,他不去抓这个司机本身,却听信辩护律师的深刻辩解,去追捕酒店老板,追捕酿酒的厂商,直至追捕一千年前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。

这个比喻出自悉尼·胡克《含糊的历史遗产》。二十年前读此书,这一比喻给我留下鲜明的印象。此外还有一句大白话,很常识,却很扫兴,悉尼·胡克说:“原因的原因的原因,就不是原因。”

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于沪上


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种种灾难,短期看往往是政治家的问题,但其源头却常常是某些知识分子的思想。这些思想仿佛鸦片一般,不断蚕食着人类的心灵世界。然而,迄今为止,只有极少数思想家意识到这种“鸦片”的危险,并勇敢地提出批评:


● 一方面,"知识分子的眼睛,被意识形态所蒙上,以至于连最基本的事实也看不到"。在《知识分子的鸦片》的作者雷蒙·阿隆看来,现代社会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行动是多种多样的,而意识形态往往通过简单的“对立”、“斗争”等等词汇掩盖了问题背后的多样性。

 

●另一方面,作为社会价值的承担者,知识分子本应独立思考,不谄媚权力,更不迎合大众。但如今却极力向大众靠拢,带头宣扬民族或阶级的特殊道德。法国哲学家班达在《知识分子的背叛》一书中将这一行为斥为"背叛”。

 

●而《知识分子与社会》一书的作者,如今已经90高龄的黑人思想家索维尔,更是从源头——即知识分子的观念如何发挥影响力的角度。深刻批判了那些满脑子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,也为被知识精英宣传冲昏头脑的大众,开出了一张意识形态领域的“黑名单”。

 

从20世纪出版的《知识分子的鸦片》、《知识分子的背叛》,到21世纪最新出版的《知识分子与社会》,尽管相隔近一个世纪,但他们都共同揭示着一个隐藏的危险真相:

只有当人们被意识形态这一新“宗教”置于文明废墟之上时,人们才会想起这些孤独而睿智的思想家,与他们书中种种充满先见之明的判断。

为此,吃果读书诚挚推荐“警惕知识分子的鸦片”三书:《知识分子的鸦片》、《知识分子的背叛》、《知识分子与社会》。

读这三本书,不光能让我们告别愚昧和狂热,变得虔诚和谦卑,更是在一种新的维度下——重新审视知识精英及他们推崇的意识形态 ,从根源反思种种人类灾难。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。

来源:原载于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七日《南方周末》,选自《被遗忘与被批评的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,1997年版

延伸阅读:
苏联的新衣
当知识分子成为小丑
答祥林嫂生前的三个问题
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特殊贡献
钱理群: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
安·兰德:欺骗人类最荒谬的一句口号
马国川:是国家的政府,还是政府的国家?
一个国家政治的缺点,会变成国民性格的缺点
索维尔: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,谬误就成了真理
秦晖:自由优先于“主义” ——纪念托马斯·莫尔

亲爱的书友,由于微信改版,公众号文章不再是按时间顺序排序,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。如果您还希望经常能看到我们的文章,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小星星,同时建议给“滟滟书屋”添加一个“星标”。
▼更多好书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